“花儿”是一种山歌,流传在青海、甘肃、宁夏的广大地区以及新疆的个别地区。几百年来,聚居在青海东部地区的汉、回、撒拉、土等民族,各自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花儿”歌曲。
简介
青海是花儿的故乡,河湟花儿是西北花儿的精魂,最美的花儿是用三江最纯净的源头之水浇灌的圣洁之花。居住在这里的汉、藏、回、土、撒拉等各族群众,无论在田间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者路途赶车,只要有闲暇时间,都要唱上几句悠扬的“花儿”。可以说,人人都有一副唱“花儿”、漫“少年”的金嗓子。青海农民唱起“花儿”,村里的张秀花、王富贵们就会泪水涟涟。花儿对青海人来说像每天的饮食一样普通。
产生地域
花儿又名少年。花儿是产生于青海,并流行于青、甘、宁、新等地区的一种山歌,唱词浩繁,文学艺术价值较高,被人们称为西北之魂。花儿发源于临夏,由于流行的地区不同,加之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西北各民族文化的影响,因此形成不同的流派和艺术风格。
流派和艺术风格
六盘山花儿
就是其中的一种。回族群众喜爱花儿,是花儿的创造者、演唱者、继承者和传播者。花儿是心头肉,不唱由不得自家,可见回族对花儿的喜爱程度。
流行于固原地区的花儿主要有两类:河州花儿和山花儿(俗称干花儿)。
河州花儿
委婉动听,基本调式和旋律有数十种,变体甚多。形式上有慢调和快调。慢调多为4/4或6/8拍,唱起来高亢、悠长,曲首曲间和句间多用衬句拖腔,旋律起伏大,上行多用四度调进,高音区多用假声。快调多为2/4或3/8拍,相对紧凑短小。河州花儿多为五声微调,在文学上自成体系。一般每首词由四句组成,前两句常用比兴,后两句切题。字数上单双交错,奇偶相间,不像一般民歌那么规整,故更加自由畅快。但是,固原回族多唱山花儿。
山花儿
在旋律上起伏较小,较多地应用五声羽调和角调,衬词衬句使用较少,段尾或句末用上滑音。在文学上除具有河州花儿的一些特征外,还派生出一些变体,有时也采用信天游或一般民谣体。演唱形式有自唱式和问答式。曲目无令之称,属抒情短歌。花儿音乐高亢、悠长、爽朗,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鲜明。不仅有绚丽多彩的音乐形象,而且有丰富的文学内容。反映生活、爱情、时政、劳动等内容。用比、兴、赋的艺术手法即兴演出。虽然大部分花儿的内容与爱情有关,但在歌颂纯真的爱和控诉封建礼教及社会丑恶现象给恋人造成生死苦难的同时,深刻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语言朴实、鲜明,比兴借喻优美,有比较高的文学欣赏和研究价值。20世纪80年代,花儿的演唱形式已发展到花儿歌舞剧。
曲调
青海“少年”有159种曲调:
河州大令(Ⅰ)、河州大令(Ⅱ)、河州大令(Ⅲ)、河州二令(Ⅰ)、河州二令(Ⅱ)、河州二令(Ⅲ)、河州二令(Ⅳ)、河州二令(Ⅴ)、河州二令(Ⅵ)、河州二令(Ⅶ)、河州三令(Ⅰ)、河州三令(Ⅱ)、河州三令(Ⅲ)、河州三令(Ⅳ)、河州三令(Ⅴ)、河州三令(Ⅵ)、河州三令(Ⅶ)、河州三令(Ⅷ)(19种)
阿姐令(Ⅰ)、阿姐令(Ⅱ)、阿姐令(Ⅲ)(3种)
撒拉直令(Ⅰ)、撒拉直令(Ⅱ)、撒拉直令(Ⅲ)、撒拉直令(Ⅳ)、撒拉直令(Ⅴ)、撒拉直令(Ⅵ)、撒拉直令(Ⅶ)(7种)
尕马令(Ⅰ)、尕马令(Ⅱ)、尕马令(Ⅲ)(3种)
水红花令(Ⅰ)、水红花令(Ⅱ)、水红花令(Ⅲ)、水红花令(Ⅳ)、水红花令(Ⅴ)、水红花令(Ⅵ)、水红花令(Ⅶ)(7种)
撒拉大令(Ⅰ)、撒拉大令(Ⅱ)、撒拉令(Ⅰ)、撒拉令(Ⅱ)、撒拉令(Ⅲ)、撒拉令(Ⅳ)、撒拉令(Ⅴ)、撒拉令(Ⅵ)、撒拉令(Ⅶ)、撒拉令(Ⅷ)、撒拉令(Ⅸ)(9种)
迈丽艳令(Ⅰ)、迈丽艳令(Ⅱ)(2种)
乃曼宫令(Ⅰ)、乃曼宫令(Ⅱ)、乃曼宫令(Ⅲ)(3种)
街子宫令(Ⅰ)、街子宫令(Ⅱ)(2种)
三花梢令(Ⅰ)、三花梢令(Ⅱ)、三花梢令(Ⅲ)、三花梢令(Ⅳ)(4种)
五荤人令(Ⅰ)、五荤人令(Ⅱ)、五荤人令(Ⅲ)(3种)
红花姐令(Ⅰ)、红花姐令(Ⅱ)(2种)
阿姐哟令、尕肉儿令、白多各令、杂令(4种)
孟达令(Ⅰ)、孟达令(Ⅱ)、孟达令(Ⅲ)、孟达令(Ⅳ)、孟达令(Ⅴ)、孟达令(Ⅵ)(6种)
抹青棵大令(Ⅰ)、抹青棵大令(Ⅱ)(2种);抹青棵二令(Ⅰ)、抹青棵二令(Ⅱ)、2抹青棵三令;1
保安令(Ⅰ)、保安令(Ⅱ)、保安令(Ⅲ)、保安令(Ⅳ)、保安令(Ⅴ)、保安令(Ⅵ)、保安令(Ⅶ)(7种)
尕阿姐令(Ⅰ)、尕阿姐令(Ⅱ)、尕阿姐令(Ⅲ)、尕阿姐令(Ⅳ)(4种)
大眼睛令(Ⅰ)、大眼睛令(Ⅱ)、大眼睛令(Ⅲ)(3种)
好花儿令(Ⅰ)、好花儿令(Ⅱ)、好花儿令(Ⅲ)、好花儿令(Ⅳ)(4种)
干散令(Ⅰ)、干散令(Ⅱ)(2种)
黄花姐令(Ⅰ)、黄花姐令(Ⅱ)(2种)
啦啦令(1种)
二牡丹令、白牡丹令(Ⅰ)、白牡丹令(Ⅱ)(3种)
呛啷啷令(Ⅰ)、呛啷啷令(Ⅱ)(2种)
金晶花令(1种)
尕麻姑令(Ⅰ)、尕麻姑令(Ⅱ)(2种)
高庙令(Ⅰ)、高庙令(Ⅱ)、高庙令(Ⅲ)(3种)
马营令(1种)
古鄯令(Ⅰ)、古鄯令(Ⅱ)(2种)
清水令(Ⅰ)、清水令(Ⅱ)(2种)
绕三绕令(Ⅰ)、 绕三绕令(Ⅱ)、绕三绕令(Ⅲ)、绕三绕令(Ⅳ)、绕三绕令(Ⅴ)(5种)
花儿妹妹令、乖嘴儿令、一溜莲花落令(3种)
少石令(Ⅰ)、少石令(Ⅱ)(2种)
门源令、菊花开令(2种)
湟源令(Ⅰ)、湟源令(Ⅱ)(2种)
下四川令、六六儿三令(2种)
梁梁上浪来令(Ⅰ)、梁梁上浪来令(Ⅱ)、梁梁上浪来令(Ⅲ)(3种)
哎哟哟令(Ⅰ)、哎哟哟令(Ⅱ)(2种)
艾西干散令(Ⅰ)、艾西干散令(Ⅱ)、艾西干散令(Ⅲ)(3种)
土族令(Ⅰ)、土族令(Ⅱ)(2种)
杨柳姐令(Ⅰ)、杨柳姐令(Ⅱ)(2种)
下马关令(Ⅰ)、下马关令(Ⅱ)(2种)
陇中令(Ⅰ)、陇中令(Ⅱ)、陇中令(Ⅲ)(3种)
莲花山令(Ⅰ)、莲花山令(Ⅱ)、莲花山令(Ⅲ)(3种)
啊欧令(Ⅰ)、啊欧令(Ⅱ)(2种)
花儿对唱(Ⅰ)、花儿对唱(Ⅱ)(2种)